这几天正好天极冷,花了点时间看了2本书。其实过去都不知道有这几本书,自从部门开始每个月每人推荐几本书,然后每月买之后,我已经很兴奋的发现了很多本很有用或者很有意思的书。这个活动相当不错。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在自己部门试一下。
这次看的2本都是过去从来没听说过的书,一个是DO的《一个广告人的自白》,一个是《佐藤可士和的创意思考术》。看完以后其实感触还蛮深的。
分开来说说。先说说《一个广告人的自白》DO是个大师这肯定是没错的,创立了奥美。这本书他也不遮遮掩掩,上来就说写书的目的,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自我PR,公司PR。带着这个观念看这本书,至少对很多他写的东西可以从PR角度来评判,而不是盲目的采用(看了一点莫言,觉得莫言无比厉害,我这东西写的太干了,莫言太生动了。从另外一个角度回想,从描绘人物这个角度看,鲁迅也很厉害。但中学老师老让我们去体会鲁迅的思想深度,对那时候的我们来说,确实是一点兴趣也没有,还不如直接学莫言,说不定还能激发起对文学的兴趣) 扯远了。比如:广告公司不比稿啊,要给广告公司留高利润啊,要尊重广告公司的创意啊,等等。基本上都是给客户洗脑。 对于这些,大家要保持警惕。
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DO说的有几个点我认为还是非常重要的。
*做广告就是为了销售产品。(直接)
*广告的内容比表现广告的方法更重要
*若你广告的基础不是上乘的创意,必遭失败。
*做广告要有故事诉求。
接下来当然还有广告人的职业规划和如何获取客户。如何写好策划案都是值得一读的。给我映像最深的1个case 是多芬香皂。先不继续说,换一本书
佐藤也很厉害,他做策划,领域首先很多,继而不仅仅是领域的变化,甚至于在一个产品还没出现之前就参与了产品的策划。策划出了产品的卖点。或者给我的感觉是他把产品的感觉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融入进去,推出后只是把感觉传递给用户。2个case 我合起书还能映像深刻。一个case是融入大自然的幼儿园改造。一个是mini麒麟柠檬水的推出。这本书里最赞的一句话已经写入了我的标题:创意=创造性的解决问题
看完这2本书,我突然觉得和我前些日子看的那本《定位》非常相似的感觉(当然,定位这本书也要看成李斯特个人和公司的PR,才能清醒的往下读。对其中涉及的行业与本行业的共性也要审慎的比较–by 老左的精辟思考)。定位不是单独发明一个概念,而是把现有的东西和用户心智中已有的概念进行重新关联。所不同的是,这次的定位由广告人来完成。那广告人到底是干嘛的?
看一下Marketing这个词在wiki里面的说法是Marketing i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ng the value of a product or service to customers. Marketing might sometimes be interpreted as the art of selling products 。 这句话我觉得最近我非常喜欢。营销重要的是传递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给客户。首先要找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,然后才传递。而不是单纯的告诉客户我这里有什么。
说完了内容再说一下广告的传递形式,佐藤的观点,从灌输型-建议型到现在的共鸣型。我的感觉,现在更重要的是互动性。由于智能手机的兴起,在国外已经见过几个热闹的案例。映像中一个是NB跑鞋全城跑步的一个,还有一个是Smart的一个活动。国内映像中还完全没有这样的案例。所谓的互动也就是微博上大家扯一扯,或者是出租车后面的触摸屏大家按一下这个程度。这块还有很大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空间。
说了那么多品牌或者定位,我觉得和我常见的工作范畴,Technical Marketing 有点不太一样,我常干的营销最重要的一点是可度量和可评估。品牌塑造的很多东西到现在我还没有想清楚如何来评估。比如DO做的英国旅游和其他几个旅游的Case,结案词一般都是xx年后,来xx国的旅游用户多了xx倍。或者是广告出去后,旅游局接待处快忙死了。 佐藤的很多case也只能说:这个广告广受好评blabla。这样的评估方式在现有的体系中一定会挂。
Technical Marketing做的越深入,越细致,数据分析的越精确,我越有点戚戚然。这就好像是日本常见企业的做法,尤其是家电行业。(家电行业的问题恐怕不仅仅是我说的这个)功能越来越先进,细节越来越完美。却架不住苹果一款产品。
日子还在延续,至少要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想法在心中,也别把Technical Marketing搞成了纯粹的对渠道、对用户的数据分析工作。明年开始吧:无创意、毋宁死。